泰安市岱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苏健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斗、开拓前行,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为深化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推动全区文化事业进展富强,现通过近几年对我区群众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成就、存在问题及缘由的深入调研,就进一步丰富发展我区城乡群众文化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近年来我区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所获得的主要成就
近几年来,我区文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计划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克难奋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健康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群众文化阵地建立有力推动。抢抓国家投资基层文化建设机遇,全力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分别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和三级馆。全区创立命名了8个基层示范文化镇,11个镇街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村村通电影放映队,479个行政村均设立了综合文化活动室,成立了村民文化活动服志愿务队,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铺开,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全区播送综合掩盖人口51.97 万人,综合覆盖率达94%。电视综合覆盖人口56.62 万人,综合掩盖率达 99.79%。同时,群众性文艺组织蓬勃兴起,发展壮大。目前,区级进展群众性文艺协会15个,镇街建起了业余文艺演出队,村村办起村民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队,发展文化大村、文化大院、文化大户和管乐队、歌舞队、锣鼓队、民乐队、秧歌队、皮影队、唢呐队、广场舞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100余个,为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
(二)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做到“大型活动重点组织、群文活动常年不断、阵地活动天天坚持”,城乡群众文化活动逢节必动、常年不断、高潮迭起。在全区组织实施了“树立百名民间艺人、培训千名文艺骨干、发展万名文艺爱好者”的农村文化队伍,开展"百千万”工程"和每年组织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10场以上,镇一级活动不少于100场以上每镇(5场以上),村组一级活动不少于1000场以上(每村3场以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十百千”工程。每年组织举办全区性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二十余场次,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的文化三下乡,送戏下乡二十余年不连续,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文化馆站室实行免费开放。各镇、各部门、社会团体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内文化活动已深化人心,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气氛。
(三)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出了新特色。在全区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程,组织施行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后出版了30 余部大汶口文化讨论、泰山民间故事、民歌、民间戏曲、文学等系列从书及音像制品。举办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先后承办了举办了 “全区广场舞大赛” “全区民间歌手大赛”等大型系列文化活动。
(四)三级联动文化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打造文化惠民新高地。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精准对接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采取区级示范、镇街带动、村居自办、志愿补充的活动方式,切实激发了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群众文化氛围。区级层面,扎实推进“一村一年两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确保实现全区行政村(社区)100%覆盖,在持续做好全区广场舞大赛、舞蹈大赛、庄户剧团展演、戏曲进校园等传统文化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创新全民阅读形式,通过整合城市书房、图书馆、农家书屋、景区等资源,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大手拉小手”为主题,开展每月一期的亲子阅读活动,通过线上公开课、线下亲子共读等形式,在全区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镇街层面,在全面做好庄户剧团巡演的基础上,指导各镇街因地制宜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粥店街道深入开展读书阅读、太极拳展演、文艺汇演,探索出基层文化活动的“粥店模式”;一台“点歌机”让群众“唱”起来,祝阳镇创新开展“百姓大舞台 祝阳好声音”活动,群众们参与其中,自由点歌,想唱就唱,真正让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村居方面,要求有条件的村及社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采取自我组织、联结互动等方式自办活动,新春文艺汇演、农家书屋读书会、和美邻里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丰富全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五)打造文化惠民新高地。为提升文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统筹打造全民文化共享空间,新区两馆、11个文化馆及图书馆分馆全部实现免费对外开放,城市书房建设逐年增加,补充更新农家书屋藏书,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其中,岱岳区文化馆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全国一级文化馆。优化升级数字文化馆,依托数字文化馆,策划推出大汶河岱岳民间文学、光影岱岳、岱岳公益大课堂、线上书画展、二十四节气等特色栏目,并在省文化云和人民号平台推介,受到好评。持续扩充城市书房,打造文化服务新空间,采取与镇级政府、社区、企事业等单位多方合作方式,积极探索“政府+社区+市场”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开拓性的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乡书房。自去年以来,累计建成城市书房9处,其中九女峰书房被评为全省最美书房。补充更新农家书屋,今年区委区政府列支190多万元,继续补充更新农家书屋藏书,以“齐鲁农家沁书香”为主题,全面推动“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要。
(六)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进乡村。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期待,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区文旅部门指导演出单位、庄户剧团、文化志愿者加强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围绕传统文化、齐鲁文化,聚焦时代热点,推出了十余部贴近生活、鲜活动人、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剧。一方面,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和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打造具有岱岳特色的精品剧目,像小剧《脱贫之后》《夸老头》《请到满庄来游玩》《夸道朗》,利用小品“演”、快板“颂”、共同“唱”等方式,向群众传播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另一方面聚焦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热点,将反诈骗、倡树孝道、移风易俗等各类素材以快板、说唱、戏曲等文艺形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基层,如《时来运不转》《抢婆婆》《要彩礼》《喜事连连》,向群众传递了新时代新风尚。以“一村一年两场戏”为活动载体,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群众性小戏小剧进乡村、进社区展演活动,将更多接地气的小戏小剧送到百姓家门口,给百姓带去了欢声笑语。文旅部门持续加大群众性小戏小剧培训力度,发动各级力量创作更多原汁原味的小戏小剧,借助“送戏下乡”“小戏小剧展演”的舞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群众来看、群众来演”演出模式。
二、当前我区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区群众文化工作获得了显著成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程度不断进步,精神更加充裕、生活更加美好。群众文化工作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还不适应发展要求。城区群众文化阵地缺乏,区文化馆、图书馆场地狭小。文化中心仅有一个容纳160人的演出场地。城区城除文化广场外,其它公共文化设施较少:二是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目前我区镇、村两级都建起了文化站室和农家书屋,配备了部分设施,但由于一些镇村重视程度、机制管理、经费人才等问题,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甚至闲置:三是文化专业人才馈乏。区一级文化方面的人才,特别是群众文化辅导人才严重缺乏。镇文化站基本上没有专业人才,文化干部缺乏管理力量、组织力量和专业才能,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四是城乡文化差异仍旧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发展条件制约问题,也有思想观念和重视程度不平衡等问题。或多或少还存在着群众文化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热热闹闹”的粗浅认识,需进一步增强发展群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大办群众文化的环境气氛。
三、进一步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剧烈,群众参加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如何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和今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丰富好基层群众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根本文化权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重视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力度,将群众性文化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群众文化工作,使群众文化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群众文化工作的合力,努力形成齐抓共办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
2、筑牢根基,统筹发展。群众文化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定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其吸引力。一是整合城区公共文化资源,打造功能齐备、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加强镇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民演出队、电影放映队等文化阵地建设和组织管理,有效发挥其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三是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边远乡村延伸。发挥区直部门作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支持镇村搞好文化站(室)建立,关心文化落后的乡村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匮乏的问题,使农村文化站(室)有效发挥宣扬、训练、培训、消遣、休闲等功能作用:四是支持社会办公益性文化。鼓励民间创办博物馆、图书馆、俱乐部、游乐场等,主动推行公共文化场馆室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动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五是建立社会文化志愿者制度,把各类业余文化队伍组织起来,发挥民间艺人和社区群众文艺骨干的作用,对在各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实行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邀请文体专业人员发展辅导培训,共同推动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3、加强引导,促进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坚持“党政推动、社会联动、城乡互动、专业引动、市场拉动”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形式,重点抓好以“节庆”为载体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众率和参加率到达全省先进程度:二是要坚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创作编排寓教于乐的“专题性”文艺宣传节目、书画摄影作品,送快乐、送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三是各镇村要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集会等,因地制宜,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我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丰富活泼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大力支持进展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和民间社团文化等,使其竞相争艳,活泼生动,共同构建精神家园;五是主动提倡和支持健康有益的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内涵。对不健康的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加以制止,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要坚决打击和取缔,确保我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下健康发展、丰富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