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挑夫由来甚久,历代兴土木、崇祭祀时,一切物品皆借人力负荷上山。宋人赵鼎臣《游山录》中言登岱人众中“有负而趋者”,此表明时已多有向山上运送物品者,内中或有专职业此之民伕。
明人公鼒《登岱八首》其六云:“寸木囊沙负戴跻,扪参历并上云梯。人工欲夺天工巧,民力难将帝力齐。”首句是写挑夫挑运建材于盘道上艰难攀登。一般认为,冯玉祥创作于1937年《泰山社会写生集•上山的挑夫》诗中感叹挑夫生活之困苦,是首开此一创作题目。
至冯骥才1980年创作的散文《挑山工》更对其奋进精神加以讴歌,其文先后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历史上最早明确对泰山挑夫生活加以记述,并予以同情与礼赞的,并非冯玉祥,而是早于其350年的明代学者查志隆。
查志隆在所撰《岱史·宫室志序》中写道:“大抵危崖峻岭之上,材木瓴甓,转运最艰,即一砖之费,十倍平地。乃其役夫巇岖血汗可怜之状,余尝目击焉。”
在这里,查志隆不仅记述当时泰山物资搬运之艰巨及挑运物价状况,而且将“役夫巇岖血汗”的目击景象,奋笔大书,寄寓了作者对挑夫艰辛的深挚怜悯与感佩!
此文作者查志隆,字鸣治,浙江海宁人。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查氏在山东转运监使司同知任上编撰《岱史》十八卷,时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宁查氏族谱》卷七所收石星撰《山东参政绍庭查公墓志铭》中记其“寻起为山东盐运司,政事不烦,清誉益著,且心驰著述,其在署则有《岱史》一编焉。”是研究泰山的珍贵史料。另外值得指史的是,查志隆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的八世祖(属南支查氏)(据洪永铿等《海宁查氏家族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另外查志隆文中将泰山挑夫称作“役夫”,而民国扇子崖重修碑中称作“運力”、“運碑腳力”等,可知挑山工之名出现较晚,且系俗称,故不被文士录之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