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点赞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有了一首歌!

时间:2019-08-27        浏览量:

《挑山工》中国画 由海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邹立颖为本报倾力创作 


弘扬新时代
泰山“挑山工”精神的佳作
——歌曲《挑山颂》评析

魏德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泰山挑山工不敢在“快活三里”久留的故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越是爬坡过坎越应咬定青山,乘胜前进。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近日,由山东省文联和泰安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泰安市文联邀约创作的歌曲《挑山颂》隆重推出。

《挑山颂》由著名词作家王晓岭和山东省音协常务副主席武洪昌(五月)作词,著名作曲家栾凯作曲,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歌词立象以尽意,赋形传神,多角度地表现出泰山挑山工的拼搏者形象和精神风貌,副歌部分扩大歌词内涵,创造出新时代“挑山工”负重前行的艺术境界。旋律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演唱宽广豪迈,激情澎湃,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是一首践行和弘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的佳作。


歌曲《挑山颂》赞颂了泰山挑山工为了河山更秀美,不畏难,敢担当,爬坡过坎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放弃“快活三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激励共产党员和一切革命者勇做新时代改革的“挑山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伟大斗争担当,为伟大事业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久久为功!

先立象尽意 再创意境

立象尽意是《周易》关于意象关系问题的文艺心理观点。“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单纯去形象描写,还要去追求那些“言外之意”,要把艺术的形象特点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挑山颂》的歌词就是采用中国传统审美中“立象以尽意”的方法,通过多角度描写泰山挑山工的形象特征,立体塑形,表现挑山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而创造出新时代“挑山工”们“家国重担扛两肩”,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负重前行的审美意境。

《挑山颂》歌谱

《挑山颂》歌词语言简洁,前三段每段6句,采用民歌体5字句和7字句的句式,从几个侧面表现泰山挑山工的审美意象。第一段用“每个躬行的背影,都是靓丽风景线”赞美挑山工负重攀登的拼搏者形象;第二段赞颂挑山工为了“到达玉皇顶,征服十八盘”,“为了河山更秀美”的理想信念;第三段赞颂挑山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遇上坦途不歇脚”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如果说第一段在于展现泰山挑山工的外部形象的话,第二段和第三段就是深情赞颂他们的精神境界与奋斗姿态。接着是副歌部分,只有7句:“挑山,打破坚冰过险滩,挑山,风雨雷霆多磨难,家国重担扛两肩,啊泰山有顶我为峰,负重向前。”歌词所塑造的审美意象拓展为“家国重担扛两肩”的改革路上新时代“挑山工”的新形象,并创造出新时代“挑山工”们不怕磨难,勇挑重担,以“泰山有顶我为峰”的豪迈气概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审美意境。意境是一种把人带入某种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挑山颂》歌词通过创造意境,让我们可以一起体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新时代“挑山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审美境界。

为理想信念 爬坡过坎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清·李渔《闲情偶寄》)《挑山颂》歌词在对挑山工外部形象描写之后,马上立“主脑”,写他的精神品格,第二段仅仅用了36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泰山挑山工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到达玉皇顶,征服十八盘”,“为了河山更秀美”,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精神和爬坡过坎不畏难的坚定信念。泰山挑山工一天要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走7公里多的陡峭山路,在最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咬紧牙关,提起精神,一往无前走下去,靠的是什么?是理想信念,是对未来的希望,是明白活着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世界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却极其短暂、极为渺小,就会去追问世界的本质以及自己短暂的生命与这本质的关系,试图通过某种方式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挑山工认为祖国秀美的河山是永恒的,自己爬坡过坎、勇挑重担和装扮秀美的河山建立了联系,于是生命就有了意义。当他把个人生存的意义与美好的理想联系起来,就有了奋斗的力量和生活的欢乐。

《挑山工》草稿 邹立颖

泰山挑山工为了理想信念,勇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进取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高度契合,对于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伟大斗争担当,为伟大工程奋斗,为伟大事业拼搏,为伟大梦想奉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无一不需要党员干部勇做追梦路上的“挑山工”,大力弘扬泰山“挑山工”精神。

弃“快活三里” 永不懈怠

前两段歌词分别写出泰山挑山工的形貌和精神实质后,作者没有马上转入副歌,而是作了进一步地开掘。古人说:“诗少作则思涩,多作则手滑;医涩须多看古人之诗,医滑须用剥进几层之法。”所谓“剥进几层”即“开掘”也。鲁迅先生说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也是这个意思。如何“开掘”?词作者了解到,在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登山的游人来到这里,喜欢停下来休息一下,歇歇脚,“潇洒”一番,但挑山工却不敢在这儿多作停留,因为休息久了,就懒了,再攀登“十八盘”就难了。作者就从这里相题开掘:“只管低着头,只管流着汗。遇上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紧十八来慢十八,不紧不慢九重天。”写出泰山挑山工咬定青山不放松,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情景如在眼前,让人久久回味。这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坚持的脚踏实地、永不懈怠的顽强作风。

《挑山工》局部 中国画 邹立颖

歌曲《挑山颂》不单求形似,而是着力于写精神,写意蕴。作者善于通过自己的静默观照见出生活中的诗意和美点,发掘其中的韵味。作者对泰山挑山工的赞颂,可谓达到刘勰所说的“情貌无遗”的境地,不仅让人看到“躬行的背影”“靓丽风景线”之美,而且“美在咸酸之外”,美在挑山工的精神风貌,美在挑山工坦途不歇脚的姿态,美在“紧十八来慢十八,不紧不慢九重天”背后令人涵泳不尽的艺术意蕴。

颂挑山精神 催人奋进

《挑山颂》由栾凯作曲,他原籍山东,对山东的山山水水、民歌戏曲十分熟悉,刚刚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歌剧《沂蒙山》(王晓岭、李文绪编剧,黄定山导演)就是他的作品。《挑山颂》旋律为二段体曲式,采用山东民歌元素创作,四拍子节奏铿锵有力,音乐形象鲜明,曲调宽广豪迈。前奏中的合唱“啊”雄浑、壮阔,在听众眼前展现出一座巍峨雄伟的泰山来,挑山工正在“十八盘”台阶上负重向前……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第一乐句开头六度跳进的音程,把听众马上带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登山意境中。音乐素材使用省俭集中,第二乐句跟第四乐句的前半部分相同,使歌曲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唱。副歌部分高音开始,并拉宽了节奏,一个小节中两个附点音符的运用如同劳动号子般描摹出挑山工负重前行的情景,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下行三度的移位,节奏相同,情绪承接,第三乐句跟第一乐段的第三乐句相同,在中音区进行,为高潮作铺垫,第四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当副歌重复演唱到结束句时,旋律节奏拉宽,并出现最高音,充分抒发出挑山工对登上“玉皇顶”坚定的信心和豪迈的气概。


歌曲写得好,还需要依靠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歌唱家阎维文对歌词的意境有独到的见解和创造性,他运用娴熟的演唱技巧和心中的激情,把这首歌曲的意蕴用宽广而豪迈的歌声呈现出来,催人奋进。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曲、词作家、文艺评论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